生活應用

2020年2月20日 星期四

聲音

  1. <RelativeLayout xmlns:androclass="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  
  2.     xmlns:tools="http://schemas.android.com/tools"  
  3.     android:layout_width="match_parent"  
  4.     android:layout_height="match_parent"  
  5.     android:paddingBottom="@dimen/activity_vertical_margin"  
  6.     android:paddingLeft="@dimen/activity_horizontal_margin"  
  7.     android:paddingRight="@dimen/activity_horizontal_margin"  
  8.     android:paddingTop="@dimen/activity_vertical_margin"  
  9.     tools:context=".MainActivity" >  
  10.   
  11.     <TextView  
  12.         android:id="@+id/textView1"  
  13.         android:layout_width="wrap_content"  
  14.         android:layout_height="wrap_content"  
  15.         android:layout_alignParentTop="true"  
  16.         android:layout_marginTop="30dp"  
  17.         android:text="Audio Controller" />  
  18.   
  19.     <Button  
  20.         android:id="@+id/button1"  
  21.         style="?android:attr/buttonStyleSmall"  
  22.         android:layout_width="wrap_content"  
  23.         android:layout_height="wrap_content"  
  24.         android:layout_alignLeft="@+id/textView1"  
  25.         android:layout_below="@+id/textView1"  
  26.         android:layout_marginTop="48dp"  
  27.         android:text="start" />  
  28.   
  29.     <Button  
  30.         android:id="@+id/button2"  
  31.         style="?android:attr/buttonStyleSmall"  
  32.         android:layout_width="wrap_content"  
  33.         android:layout_height="wrap_content"  
  34.         android:layout_alignTop="@+id/button1"  
  35.         android:layout_toRightOf="@+id/button1"  
  36.         android:text="pause" />  
  37.   
  38.     <Button  
  39.         android:id="@+id/button3"  
  40.         style="?android:attr/buttonStyleSmall"  
  41.         android:layout_width="wrap_content"  
  42.         android:layout_height="wrap_content"  
  43.         android:layout_alignTop="@+id/button2"  
  44.         android:layout_toRightOf="@+id/button2"  
  45.         android:text="stop" />  
  46.   
  47. </RelativeLayout>  
  48. package com.example.audioplay;  
  49.   
  50. import android.media.MediaPlayer;  
  51. import android.os.Bundle;  
  52. import android.os.Environment;  
  53. import android.app.Activity;  
  54. import android.view.Menu;  
  55. import android.view.View;  
  56. import android.view.View.OnClickListener;  
  57. import android.widget.Button;  
  58.   
  59.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60.     Button start,pause,stop;  
  61.     @Override  
  62.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63.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64.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ain);  
  65.           
  66.         start=(Button)findViewById(R.id.button1);  
  67.         pause=(Button)findViewById(R.id.button2);  
  68.         stop=(Button)findViewById(R.id.button3);  
  69.         //creating media player  
  70.         final MediaPlayer mp=new MediaPlayer();  
  71.         try{  
  72.                 //you can change the path, here path is external directory(e.g. sdcard) /Music/maine.mp3  
  73.         mp.setDataSource(Environment.getExternalStorageDirectory().getPath()+"/Music/maine.mp3");  
  74.           
  75.         mp.prepare();  
  76.         }catch(Exception e){e.printStackTrace();}  
  77.           
  78.         start.setOnClickListener(new OnClickListener() {  
  79.             @Override  
  80.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81.                 mp.start();  
  82.             }  
  83.         });  
  84.         pause.setOnClickListener(new OnClickListener() {  
  85.             @Override  
  86.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87.                 mp.pause();  
  88.             }  
  89.         });  
  90.         stop.setOnClickListener(new OnClickListener() {  
  91.             @Override  
  92.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  
  93.                 mp.stop();  
  94.             }  
  95.         });  
  96.     }  
  97. }  
android audio control example output 1

// button20 = (Button)findViewById(R.id.button20);
final MediaPlayer mp=MediaPlayer.create(this, R.raw.hello);//

//button20.setOnClickListener(new View.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iew) {
        mp.start();
    }
});  //
///////////////////////////////////////


//////////////////////////////////////////////////

式碼中的extends和implements讓我感到很迷惑,現在終於弄明白它們之間的區別和用法了。

[c-sharp] view plain copy

//定義一個Runner介面   
public inerface Runner   
{  
   int ID = 1;  
   void run ();  
}   

[java] view plain copy

//定義一個介面Animal,它繼承於父類介面Runner  
interface Animal extends Runner  
{  
   void breathe ();  
}  

[c-sharp] view plain copy

//定義Fish類,它實現了Animal介面的方法run()和breather()  
class Fish implements Animal  
{  
   public void run ()    //實現了Animal方法run()  
 {  
    System.out.println(“fish is swimming”);  
 }  
public void breather()  //實現Animal的breather()方法
 {  
    System.out.println(“fish is bubbing”);     
 }  
}  
 
//定義了一個抽象類LandAnimal,它實現了介面Animal的方法。  
abstract LandAnimal implements Animal  
{  
    
   public void breather ()  
 {  
    System.out.println(“LandAnimal is breathing”);  
 }  
}  
//定義了一個類Student,它繼承了類Person,並實現了Runner介面的方法run()。  
class Student extends Person implements Runner  
{  
    ……  
    public void run ()  
     {  
          System.out.println(“the student is running”);  
     }  
    ……  
}  
   
//定義了一個介面Flyer  
interface Flyer  
{  
   void fly ();  
}  
   
//定義了一個類Bird,它實現了Runner和Flyer這兩個介面定義的方法。  
class Bird implements Runner , Flyer  
{  
   public void run ()   //Runner介面定義的方法run()。  
    {  
        System.out.println(“the bird is running”);  
    }  
   public void fly ()   //Flyer介面定義的方法fly()。  
    {  
        System.out.println(“the bird is flying”);  
    }  
}  
   
//TestFish類  
class TestFish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  
    {  
       Fish f = new Fish();  
       int j = 0;  
       j = Runner.ID;  
       j = f.ID;  
    }  

2018年10月3日 星期三

愛玉子護膚產品開發

文章來源: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愛玉子為臺灣特有的原生種,將種子與水中搓揉所形成的愛玉凍,為臺灣民間著名的鄉土飲料。苗栗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苗栗場)與中國醫藥大學(藥用化妝品學系)合作,證實愛玉子胚細胞精華可抑制皮膚黑色素形成,同時具有抗氧化、抗光老化、促進膠原蛋白生成、減低紫外光照射後的皮膚發炎及皺紋生成之功能,可有效幫助肌膚的淨白及修復。

該植萃液效果與1mM的熊果素相當,以C57BL/6 小鼠進行動物試驗,顯示低劑量的愛玉子胚細胞精華可改善皮膚組織增厚及暗沉現象,效果優於3%的熊果素。因胚細胞精華液之效果隨著愛玉子不同品系及處理而有差異,目前已朝向品系篩選、製程優化,有效成分分離及護膚複方等方向研發,期能提高其護膚機能活性,開發出臺灣專屬之天然安全植萃產品。

擁有白皙透亮的肌膚為愛美人士夢寐以求的目標,崇尚天然的化妝品成分成為配方主流,過去臺灣的美妝產品大部分仰賴進口,本土品牌與國外產品競爭大不易,亦無法做出市場區隔。愛玉子因授粉問題境外種植不易,國外不易取得原料加工,經過科學驗證,對人體無毒性、穩定性高,少量即具有機能性成效的愛玉子胚細胞精華,具有開發成下一代美白產品之潛力,此套萃取技術及3種護膚產品(面膜、凍膜及精華液)已公告技轉,歡迎對本土性天然植萃應用有興趣的業者洽詢苗栗場。


資訊
單位(或姓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 盧美君分場長
電話:037-991025#11 電子郵件: lumj@mdais.gov.tw

2018年9月13日 星期四

節能省工之苦茶籽冷乾法

文章來源:林業試驗所 

長久以來農民大多將採收後的茶籽直接鋪在水泥或柏油地面上,以日曬來進行乾燥,這種傳統方法必須仰賴晴天的陽光才能達到預期的乾燥效果。然而此法最大的問題是常受陰雨氣候所影響,使得茶籽完成乾燥的時間難以掌握,尤其臺灣北部10-11月的天氣常常陰晴不定,採收的苦茶生果及茶籽在長時間的乾濕循環下,難以靠天然的力量在短期內完成乾燥。此外,在這樣的曝曬作業環境中很容易讓茶籽遭受污染,往往無法獲得潔淨的茶籽。再者,曝曬作業現場必須有人看守,除了保全考量外,也必須隨時因應氣候變化來機動進行收存及鋪曬,耗費了昂貴的人力成本。

林試所開發的苦茶籽冷乾法在完成乾燥所需的全程時間約僅為傳統日曬法的1/4,且新冷乾法在現場的操作工時僅為傳統日曬法的1/3以下,若將傳統日曬所需的監控及隨時因應天氣變化所需投入的人力也算入,則傳統日曬法所需的操作工時應是本冷乾法的10倍以上。此外,本冷乾法所得的茶籽發霉率低於傳統日曬法,此乃因傳統日曬法總是受天候影響,常使乾燥時程拖延甚長,若暫存空間過於高溫潮濕,就容易使茶籽發霉。

以新開發冷乾法將多批臺灣產的大、小果油茶生果,乾燥到茶籽含水率5.5%所需的平均乾燥時間為5.4±2.0日,故本法對不同種源的油茶生果與茶籽均可達到迅速乾燥的效果,於10天內就可以達到榨油或儲藏的含水分標準(茶籽含水率6%以下)。

聯絡資訊
單位(或姓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 楊正釧副研究員
電話:02-23316898#301 電子郵件:yjc@tfri.gov.tw

2018年9月3日 星期一

利用海洋微藻開發魚飼料,使養殖漁業生產更具永續性

文章來源 : 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    
 目前全球人口仍然持續增加,對於蛋白質等營養素之需求將會越來越多,但海洋資源枯竭問題也越加明顯,為有效維持人們所需要的蛋白質來源,近年來利用天然水面或人造池塭進行計畫生產之水產養殖產業成長非常迅速。人工飼料是集約式養殖所不可或缺的生產要素,隨著水產養殖業的發達,水產養殖動物成長所需之食物量也逐漸增加,而魚粉和魚油為魚飼料中主要成分,這些原料來自於海洋捕撈之小型魚類而得,例如鳳鱭、沙丁魚、鯡魚和鯖魚等,預計到2040年,對魚粉和魚油的需求將超過供應量,影響到人類的糧食安全。
 吳郭魚(Oreochromis niloticus)由於有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可存活於高鹽度與溶氧度低的水域中,因此是目前亞洲熱帶地區重點培養的水產種類之一。為了維持吳郭魚養殖所使用飼料的永續性,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研究了使用不同比例的海洋微藻(marine microalga)替代魚粉和魚油的有效性,其中Nannochloropsis oculata能夠提供魚類許多必需胺基酸、礦物質、維生素和Omega-3不飽和脂肪酸等養分,生產時也不需要與農業競爭淡水和耕地,具有良好的發展潛力。
 經過消化率計算後結果發現,可利用N. oculata取代33%魚粉,可使得吳郭魚的體重增加百分比、飼料轉換比(feed conversion ratio,FCR)、比生長速率(specific growth rate,SGR)和蛋白質利用效率(protein efficiency ratio,PER)皆與對照組(魚粉取代率0%)無差異性,並可供給吳郭魚豐富的離胺酸(Lysine)。然而目前生產海洋微藻的成本仍然較高,但微藻生產之副產物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若是可藉由酵素協助副產物分解再用於魚飼料中,則有利於永續性養殖吳郭魚生產。
 此研究團隊早期曾評估另一種海洋微藻Schizochytrium sp.作為吳郭魚飼料的應用潛力,利用其完全取代魚油時,吳郭魚體重增加更多且飼料轉化率更高。未來或許可藉由結合多種海洋微藻作為魚飼料,增進養殖魚業發展的永續性。
 相關研究發表於<Plos One>
資料出處:

2018年8月23日 星期四

木質素加工再利用於燃料電池生產

燃料電池(Fuel cell)是一種透過氧化還原反應,將氧化燃料產生的化學能轉化成電能的裝置,可供給於工業或交通工具等用電需求。常見的燃料包含甲烷、氫氣、醇類等,透過劇烈的氧化反應後會產生水、二氧化碳與部分熱能,由於燃料電池對環境的汙染比起化石燃料更低,因此被視為是綠色能源的一種。
 木質素(lignin)是構成樹木細胞壁重要的有機聚合物之一,具有極高的硬度,在纖維素(cellulose)的黏合下支撐整棵植物的重量。然而,木漿中的纖維素是造紙工業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材料,木質素的存在卻反而容易指紙張脆化,因此在造紙過程中木質素便被溶解於硫酸鹽或亞硫酸鹽溶液中排除。一棵樹約含有25%的木質素,若能經過適當方式再度利用,則更有利於環境永續。木質素由豐富的烴鏈所構成,經過分解可產生大量的苯二酚(benzenediol),其中兒茶酚占約7%,瑞典林雪坪大學(Linköping University)認為此類分子是一種可用於燃料電池的替代燃料,因而積極開發利用將其製成燃料電池的方式。
 一般而言,燃料電池常使用鉑作為電極以吸引電子,但鉑為貴重金屬,不但單價高,且不適用於屬於芳香族的兒茶酚燃料電池中,因此該團隊使用導電聚合物PEDOT:PSS (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 polystyrene sulfonate)製成適用於兒茶酚的電極與催化劑;根據估算,兒茶酚燃料電池的發電量與現有的甲醇或乙醇燃料電池大致相同。雖然兒茶酚燃料電池未來仍需經過改良才能有效使用在各項需電設施上,但此研究提供了木質素加值利用的新方向,幫助人們更完全利用林木資源。
 相關研究由Digital Cellulose Center (DCC)支持,結果發表於<Advanced Sustainable Systems>。
資料出處:

2018年8月14日 星期二

農業生態工法 於國外生態農業的應用與發展

生態工法(ecological engineering)的議題大約於60 年代開始被提出,但到西元1989 年才正式被美國大學教授Mitsch 和Jorgensen 定義:「透過設計,讓自然環境與人類雙方都能獲得好處。」生態工法是經由人類主動設計及規劃,尤其當應用此概念在農業上,更需要顧及環境、社會、經濟3 個面向,從農場、農業系統及地景全盤考慮。

農業會對環境和生態造成影響的概念,是近20 年才被喚醒,過去農業生產產生的外部成本沒有被重視及量化,但這些問題卻確實在周遭發生,例如農田中多餘的氮肥會隨水分往土壤下移動,而事實上處理水源中每公斤多餘的氮,成本是買氮肥的10 倍;甚至連地球暖化與農業生產也有關聯,全球農業生產的過程中,產生之溫室氣體占全人類活動的10 ~12%,主要來自於種植過程中投入的能源及多餘肥料的散失,這跟「種植物會吸收二氧化碳及對環境有益」的認知有段落差。

農業生態工法
而生態農業沒有一定的標準,將自然生態系統(natural ecosystem)的概念導入農業生態系統(agro-ecosystem),寬鬆而論,生態農業核心理念較接近「永續農業」,並且利用工程(engineering)規劃整個農場運行,增加生態圈中的多元性、自給率、自我調和力及耐受力,使農業生產與自然生態圈達到合理平衡。

常論述的生態工法指標有:使用耐病蟲害品種、種植周圍陷阱作物及保護帶維持動物相穩定、種植覆蓋作物減少土壤流失及提供有機質、不同科作物輪作、減少耕犁以維持土壤結構、使用多元化有機質、減少土壤流失等方向。

將層次轉換到農場規模時,生態農業要考慮的因子更廣泛,納入評估社會與經濟層面,例如農產品的加值,成為支撐生態農業很重要的關鍵及建構友善與尊重的工作環境。

國際農糧組織(FAO)目前在推廣氣候智慧型農業(CSA, Climate-Smart Agriculture),兼顧糧食生產與其所產生的環境衝擊。相較傳統農業追求的產量與品質,比較的因子較單純,要將生態農業做出全面性的評估有一定難處,主要原因為環境衝擊(environmental impact)相關數據難以蒐集,且通常無法在同一基準下進行比較,一般會以特定昆蟲種類(如天敵)、土壤有機質含量或作物碳足跡等分項論述,但因為不同環境下適合的農業操作不同,所以這也是為何生態工法通常給予方向,但實際作為仍要因地制宜。

生命週期評估(LCA, Life Cycle Assessment)是目前評估作物生產對環境影響較有系統性的方法,將工業產品生產管理的概念帶入農業,從作物生產到販售進行全面調查,並將溫室效應、優氧化、酸化等環境衝擊,以科學方式轉換為一致的比較基準,像是作物生產過程中的溫室氣體有二氧化碳、甲烷及氧化亞氮等,這些都會被轉換成二氧化碳當量(CO2-eq,俗稱碳足跡),目前國際上也在研擬碳稅議題,將環境成本考量納入糧食生產中。

生命週期盡可能將所有影響的因子都進行盤查,也透過資料找出種植過程中對環境影響的熱點(hot spot),再從這部分去改善,ㄧ般而言,農作物生產過程中以田間釋放最顯著。由於無法將人力投入到各種可能改善的農法中進行比較,國外目前亦利用作物模式(crop model),如DNDC模式模擬田間的土壤化學變化,先建構背景參數後,再進行不同模擬,去找到可行的栽培系統,對不同的農業環境提供改善建議,例如調整灌溉模式或施肥方法與時間等,大幅減少發展各地適用的生態農業所需人力與成本。

農業生態系統中,生物相的影響就難以用數據表達,生態農業實際上改善的不僅是農場中的病蟲害,也因改善了環境,而提供生存空間予土壤下的微生物與其他平常不被注意的小生物。

目前有許多研究指出,間作綠籬作物、周圍作物、開花植物等的效果,比在周圍種植不同作物的效果更好。有一派學者推廣在田間種植野花帶(WFS, wildflower strips),野花帶提供了天敵食物,且因為增加生物歧異度,讓靠費洛蒙搜尋標的位置的害蟲找棲地不如以往順利,降低了害蟲族群密度。

生態農業在國外發展的限制
生態農業雖有許多好處,研究顯示提升總體作物產量的也不在少數,不過因為增加了田間複雜度,操作成本因此增加,且因經濟規模較小,使其發展受限,比方說美國的玉米帶主要作物為大豆和玉米,因此主要的銷售通路為收購大豆和玉米,輪作或兼作的不同作物卻無法找到合適通路,且因能源作物興起,更大的經濟利益使玉米帶願意轉型的農民少之又少。

另外,大型商場的拓展也會傾向與大型農場合作,販售成本較低的作物,雖然對環境友善的農產品需求日漸增加,從事生態農業的農友多半只能送往農民市集或生產協會銷售,仍需建立較穩定的銷路,才能確保農民收益並促使更多人加入。

結語
以中小規模的農場發展生態農業為可行方式,像臺灣平均耕地面積較小且地型多變,為適合發展生態農業的地區,簡單運用一些生態工法的概念,讓生態與農業重新找到平衡點,使富饒的土地在未來的日子裡依然能繼續滋養萬物。

文˙ 圖/陳泓如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豐年6704)

2018年8月11日 星期六

生態農業的興起背景與目的

農業是臺灣引以為傲的產業,過去我們利用各種技術達到人定勝天的成就,讓作物突破時間與地點的限制,透過各種管理技術,增加耕作的頻率與收穫的數量,但偏離自然規律後,承擔的風險也相對增加,只是在可預見的正常氣候下,我們依然能趨吉避凶。但近年來,極端氣候變異的狀況,提升了風險值,風災、寒害、雨澇……每逢天災就造成嚴重損失,而土地過度使用、病蟲害的增加等徵狀,讓人們開始省思,農業的發展方向是否要開始做調整?從人定勝天轉為順天應人呢?

如果順天應人的方向是正確的,那我們應該如何轉換思考方式,去規劃一個適合臺灣發展的農業?生態農業或許是答案之一。

拉大視野看全球,農業不但同樣面臨極端氣候的考驗,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2012 年提出的報告,估計2050 年前,人口將會增加1 / 3,全球需再增產60%的糧食,對地球上的淡水、農地等資源供給,形成更嚴峻的挑戰。

集約且永續的挑戰
糧食安全產量的問題不容忽視,因為讓每個人有相同機會獲得充足的食物,可說是基本人權。FAO 提出sustainable intensification——持續且集約的農業概念,為了生產更多糧食,必須密集耕作,但其前瞻的考量是要能永續,也就是避免密集耕作造成負作用,農業必須要找出方法,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但如何進行目前仍有不同看法,且需要因地制宜。

臺灣大學農藝學系盧虎生教授在擔任農委會科技處處長時提出了「生態服務型農業」的計畫,談到當時的動機,他回憶道:「2014 年我代表臺灣參加G20 的農業首席科學家會議(meeting of agricultural chief scientists),會中歐洲各國所提到的農業發展策略,就是要符合生態服務型這個前提,這種思維不只在歐洲萌發,在日本也已開始進行,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里山倡議。」這個概念立刻吸引了他的關注,加上當時臺灣氣候災害與日俱增,農業迫切需要轉型。他認為要永續發展,一定要先了解生態究竟提供我們什麼樣的資源?它的界線在哪裡?然後以此前提從事我們的農業發展設計。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李光中指出,可以想見的是,在21 世紀我們必須同時解決糧食生產問題、支持農民生計、維持生物多樣性及永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要挑戰在同一地理空間中,達成農業土地利用的多元目標。

「但我們是有機會的,相對於全球,臺灣人口正在下降,預估2050 年會減少400萬人口;而與開發中國家相比,我們可以不用如此密集去使用我們的農地。所以,是否可利用此機會,讓人們的需求與生態環境服務的量達到一個平衡呢?」盧虎生覺得我們很幸運地正處在一個改變的關口,一方面學習了解我們的生態,另一方面去研發新思維下的新栽培方法。

農法操作回到初衷
但農業提到生態,難免會讓人聯想到有機農法與自然農法,盧虎生認為,無論何者都須能維持生物間的連結與平衡,並在生態給予的環境下發展才有意義,所以我們要重新思考栽培制度與品種,育種家的思維也要跟著改變,因此,生態服務型農業必須要仰賴科技。如果我們的農業科技發展不好,對環境了解不深,怎麼會知道操作是不是在破壞環境?

從農業的角度要做到適地、適種(品種)、適種(種植)或適養,都要先對生態環境有深度的認識,及有足夠的觀察、記錄與研究。在許多研究中都明確顯示,符合生態要求的作物, 遇到天災時,回復力較佳,脆弱度較低,因此損害也不會太大。這樣的農業安全才會最高、風險才會最低,社會分擔的成本最少。

「自然農法產量低,但販售的價格卻很高,理念上是好的,但對於農藝而言,不建議只停留在這樣的狀態,因為有可能只用到土地潛力的2 分之1,如果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再提高產量。因為農業的目的是要提供人類發展,如果一種農業只有高階層的人買得起,是不行的。」盧虎生提出他的擔憂。

在自然農法的發展上,可以更加積極外,對於有機農法則可重新審視,究竟是為了環境有機?還是為了有機而有機?回到原點看看自己的耕作是否有破壞環境,是否合適這塊土地,而不是只強調肥料與農藥是有機的,且有可能肥料與農藥都是國外進口,反而增加了碳足跡。生態服務型農業會進一步講究是否能利用當地的材質來做循環,解決肥料與病蟲害的問題,在一個環境中自成循環。

這個環境將會跳脫單一農耕地尺度,站在更廣大的地景角度來檢視,並規劃不同土地利用間的交互作用,李光中說:「關鍵在於將農業生產環境視為一整體的『農業生態系統』,我們強調地景尺度,也就是強調整體性,以達成多元利用土地的目標。」

臺灣的生態服務型農業其實已在萌芽,且由於多元利用已跳脫農法的範圍,進入農業的領域,漸漸在發展、學習與修正,希望能逐步形成產業規模。尤其在花東地區可看到許多大規模地景尺度的生態系統成形,以花蓮縣豐南村吉哈拉艾聚落為例,其農業地景可延伸至最北邊的支流石厝溝溪流域,一路向下游所形成的梯田、水圳、果園、次生林、天然溪流……等大大小小地景,組成了完整的農業生態系統。

生態農業3 生理念
生態農業有3 大標的:生計、生產、生態,就是為了解決農民生計、農業生產、生物多樣性3 者所遇到的困境。過去實行的許多農業作法,會為了3 者其中1 項而折衷、犧牲,例如為了保護生態環境,而禁止土地農用。而生態農業的目標,就是將這3 者視為可互利互惠的活動,其關鍵在強化農業中的生態系統服務,使永續農業生產、維持生物多樣性、永續農村生計間產生1 + 1 > 2 的加乘綜合效應。便能一石三鳥,同時達成「3 生」目標,與自然共存共榮。

觀察目前國內較大型的生態農業案例,如富興lipahak 生態農場、吉哈拉艾、新社地區等,多與里山倡議有關。里山倡議的目標是兼顧生物多樣性與資源永續利用之間的平衡,其核心概念是「社會-生態-生產地景」,與生態農業3 生理念不謀而合。

生態農業需透過科學的方法、共同的參與觀察,才能確保原有的生態環境;需透過計畫性的生產、銷售的專業,提高產量降低價格,增加附加價值,因此無法由單一農場或耕地獨立完成,管理者需邀集地景區內不同的土地經營者,共同發展可兼顧保育和生產的經營方法,當然也需要公部門的投入。

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於生態農業發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為「要達到完善的生態系統服務,必須由在地公部門與民間組織共同努力。」場長范美玲說。如目前正在執行的「新社村森川里海生態農業倡議」,就整合了公部門、社區發展協會、當地部落、學術單位、民間團體等20 個組織共同合作,分別負責農業生物多樣性監測、山林守護、水田和水圳生態工程、農村再生與營造、海堤修建、珊瑚礁生態調查等工作。這些社群擁有越多對環境的所有權,對當地的生態農業經營貢獻就越多。

在國際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for the Satoyama Initiative, IPSI)全球202 個會員當中,臺灣就占了7個名額,林務局、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東華大學、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臺灣生態工法基金會、人禾環境倫理基金會、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等公部門與民間組織皆積極參與,甚至還組成了臺灣里山倡議夥伴關係網絡(TPSI),共同維護農村、自然地區。

福爾摩沙的重建與再現
大自然正給我們一次新的機會,重新去思考我們與環境的關係,若能成功整合周遭資源、實行生態農業,串起面積破碎的耕作農地,恢復原本地景風貌,也能夠有效增產、維持生計、增加生物多樣性,那麼不但可永續發展,福爾摩沙的美麗風貌也能翩然再現。




里山倡議
以類似日本里山地景的複合式農村生態系為對象,里山倡議的願景是謀求兼顧生物多樣性維護與資源永續利用之間的平衡。不僅著眼全球具重要性之農業文化地景,更關注所有國家一般鄉村社區的生產、生活和生態之永續性,該倡議已成為第10屆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通過的重要決定之一。

生態系統服務
(ecosystem services)

意指人類從生態系中可得到的福利。依據聯合國千禧年生態系統評估組織所出版的《生態系統與人類福祉:現況與趨勢》(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 Current State and Trends),生態系統服務包含下列項目:支持(Supporting)、供給(Provisioning)、調節(Regulating)、文化(Cultural)。

農業生態系統
(Agro-ecosystem)

意指為了生產糧食及其他具社會和環境服務價值的非糧食資源,由人類經營的生物和自然資源系統,包括農作物、牧場、家畜、其他動植物、大氣、土壤和水所組成的耕地,及未經耕作的土地、水系、農村聚落和野生物棲地等較大範圍的地景。



資料來源
採訪/葛晶瑩、張雅茹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李光中、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豐年6704)